近期,我校组织全体教学人员共同学习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教材国家级示范培训。本次培训,我主要学习了生活适应课的培训内容。学习后,我对国家教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生活适应课程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及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专家的深度解析,给予我理论指导,给我的教学提供了科学引领。
生活适应课程中从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国家与世界五个领域进行教学。可以说生活适应本质上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容涵盖了生活常识、生活自理技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历史、地理等不同的学科领域。专家从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进行的分析,生活适应课在同一课的内部纵向结构是学习和掌握生活常识,行为习惯和操作性技能。同时教学内容从三个角度进行学习:认知类、操作类、社交类,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的实践。
培智学生的技能学习,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对智力和认知水平处于中、重度的培智学生,最需要解决的是让他们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树立自信心,使他们能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做一个生活可以自理,并自立的人,对培智学生的教育应当是“教育即生活”。生活适应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和社会生存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所以,根据生活适应课的这些教育目标,要求我们生活适应课堂不是教师教,学生听记,它要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生活实际当中。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主,教师的讲解为辅,做到以动手学的多少代替讲的多少。
一、情景化教学是学生学习技能的基础
培智学生能独立生活是培智教育的重要目标,其中基本是居家生活学习,再次是学校生活,最终是回归于社会独立生活,面对于社会需求。而培智学生受能力的限制,能适应的环境应是自己长期而熟悉的环境,掌握的生活技能也应该是适应熟悉环境的设施。因此,为孩子选择本土化的教学内容更容易让他们接纳和掌握,这样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才能有真实泛化于生活的锻炼机会。
比如:很多孩子在课堂模拟情境中掌握了购物流程,而到了真正的超市却不能完成购买任务,这是哪里出了问题?这就要考虑情境创设的问题。很多生活适应课堂都会进行情景创设,但与真正的场景有很大的差距,人物扮演也很难达到要求,老师在实践的过程中给予的协助取缔了孩子的思考等等,都会不利于孩子能力的发展,甚至他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锻炼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应用不到,或是实际需要的能力在课堂中根本没有学到。
社区是孩子以后生活的环境,把课堂搬到社区现场进行教学,让孩子在接触社区中各类人物,让孩子面临各种生活问题,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生活适应课堂。
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其技能。
教学中我们应在培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去感悟。培智学生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在天晴时,早晨我把学生都带到室外,面对着太阳,我告诉学生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方,那我们的后面就是西方,右边是南,左边是北。通过这形象的教学,学生渐渐有了方向感。生活化的形式教学既形象生动,学生又乐意学,教学效果特别好。
但是,天气的变化和生活环境的改变,都有可能让学生的这种概念模糊,这该怎么办?我们在学校学习到超市去购物,然而超市有大小之分,能购物的还有菜市场、商店、地摊等,每个地方选购的方式不一样,每个地方的收银方式不一样,购物过程中还会碰见各种各样的人,我们怎么解决?因此,现实生活中会有很多的问题呈现,孩子要适应生活就必须直面这些问题,能学习的、提升的能力尽量学习,不能达到或解决的要想办法采用支持手段介入。
培智教学只有生活化,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将“生活”这一活水引进课堂,必将达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