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发展语言,大都认为是语文课堂或是语训老师的主要任务,其实,在数学教学中,也要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说,这样不仅能巩固聋生在语文和语训课堂上学习的语言,还能从数学的角度更广泛地发展聋生的语言。我们应该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会数学与发展语言的双重教学目标呢?我想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所有的数学老师要达成共识。已成为习惯了的东西,再去改变它是相当困难的。过去在数学课上只要让学生回答怎么列式、得多少的结果就可以了,现在不仅要让学生说出结果,还要让学生尽可能的说完整,说清楚,这是不容易的。我们应该看到长远的利益,不要为了耽误现在的教学进度而着急,有些时间浪费了也是值得的。
(二)不同教材,学生说的内容也就不同,说什么?怎么说?在备课的时候,要把这方面的内容也要备好,教师就能在课上有的放矢的训练学生说,并且说好。比如,在9加几的图画应用题这节课中,我的教学目标中有一点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较完整的叙述图意。在课堂中,我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然后把例题的图意完整的板书下来:湖中有9只天鹅,又飞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接下来又出示一幅牵牛花的图,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说说图意时,大多数同学都说:湖中有9只牵牛花,又飞来6只,一共有多少只?这时我才意识到,对于听力损失严重的学生来说,他们原有的词语储备是如此贫乏,他们还只会简单的模仿,根本谈不上恰当运用。这就需要我们刻意的加以引导。
(三)随时加强训练。学习语言是需要情境的,就像语文学习风雨雷雪等,尽量要等到实际的天气状况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样,数学教师中也是同理。我们也应该抓住一切时机随时随地的为学生示范出正确完整的语句来, 我们目前的现状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说的少,练得少。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虽然,学生能够在老师讲解后,独立完成许多与例题相似的习题,但是,当题目稍为复杂或是需要拐几个弯才能分析出来时,聋生们就会有两个反应:一个是越过去等老师讲,一个是说“没学”或“老师没教”。他们完全没有想要靠自己分析和思考的想法。因为,听觉障碍导致的语言障碍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遇到难题望而却步正说明了我们根本没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条件和空间,让他们能够在发展语言的同时,逐步提高分析能力。
(四)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培养过程可能有些漫长,我们可能先从小目标着手,每节课设定出一个让学生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的小目标,通过逐阶段的锻炼,让学生尽可能地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说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过程和质量,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得数多少,更要注意他们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想,数学课上除了采用直观教学、电化教学、动手操作及实验等手段外,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对聋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这样才能优化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聋生由于受听力障碍的影响,已经比正常孩子减少了许多学习语言的途径。所以,课堂变成了主渠道,教师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了主要的传授者。
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好处很多:
(一)有利于培养聋生的逻辑。 (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对于聋生来说,由于语言的匮乏,导致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性质、法则成为难点。在中,我们应当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概念、性质、法则含义中的每个基本词汇,再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
(三)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聋校,和语训学科对培养聋生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能说就没有这个责任。聋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各科都应达到共识的是,要把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教知识作为同等重要的任务。
(四)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获得自信,提高效果。根据聋生重直观的学习特点,上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