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
【摘要】特殊儿童首先是因为他们特殊的身体状况,笔者所述特殊孩子以听障和智障为主要论述对象。养成一个好习惯,为他们将来的生活提供一种保障。如何培养特殊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特殊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上可按照总分总的模式,体现类别性、阶段性、重复性、个体性的特点。
【关键词】特殊儿童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正文】特殊儿童首先是因为他们特殊的身体状况,笔者所述特殊孩子以听障和智障为主要论述对象。听障孩子听不见,不能说,无法与正常人进行沟通,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智障孩子听得见,却听不明,看得见,却看不懂,可以说,却说不好。就是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与正常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可阳光不再明媚,雨¶也不滋润,因为上帝无情地关闭了他们感受世界一条条通道。就是这样一群孩子,面容特别、行为怪异、举止不端、家庭复杂,他们生活在一个特殊的世界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社会交往与他们的年龄极不相称。就是这样一群孩子,当他们来到学校时,鼻子不会擦、衣服鞋子不会穿、男女厕所不认识。作为特殊学校的老师,该从哪里做起呢?
带着这样的迷惘,笔者通过三年的亲身实践,认为培养特殊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第一步。为此笔者所在学校还向县教科研规划办立项了《特殊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学校通过三年的探索,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素养得到明显改善。养成一个好习惯,为他们将来的生活提供一种保障。如何培养特殊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笔者有以下感悟,以期得到同仁们的指正。
特殊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上可按照总分总的模式,体现类别性、阶段性、重复性、个体性的特点。为什ô先有总,因为学生来到学校,要让他养成的习惯很多,一天从起床到睡觉,从穿衣吃饭到上课学习,这些规矩都是他们要学习和养成的,这时学校可编制简明易记的一日常规,让学生反复的读记。像笔者所在学校就编有《一日常规三字经》,即:
铃声响,快起床
穿好衣,被叠齐
快梳洗,整理毕
走¥梯,靠右行
进餐时,不拥挤
讲卫生,不浪费
上课前,坐好λ
老师到,问声好
听师言,多动脑
个人事,自己做
勤洗手,常换衣
他人物,勿乱动
尊师长,懂礼ò
惜水电,爱公物
讲团结,促和气
大帮小,互关爱
你我他,共成长
在总体要求的前提下,突出分段培养的操作模式,低学段以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中学段以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高学段以文明礼仪、人际交往为重点。
学生生活习惯的培养宜采用师生结对的方式,手把手的交,反复训练直至养成习惯,如穿衣、梳头、洗头、洗澡、叠被、摆放物品、收整自己的衣物、走·、吃饭、上厕所等,û有道理,就是反复教他们怎ô做,直至完全做会。ÿ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抓学生生活习惯的培养。ÿ一个学生在校都有一个“爱心妈妈,”他们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培养学生适应学校生活能力,一个月、一学期学校再对“爱心妈妈”的工作进行考核。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是特殊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同时对他们走向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习惯的养成当然也需要从第一节课做起,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体现在课堂、课间和活动中。像笔者所在学校对学生上课的习惯提出了“六会”的要求,即“会端正坐、会静心听、会大声说、会主动做、会认真读、会规范写。”ÿλ教师上课都会提示学生落实“六会”的要求,还有的老师干脆把这个内容变成了“六星”,ÿ节课上完了都有一个评价,学生得到的星多,教师会有奖励,时间长了,这些内容也就变成了学生的课堂好习惯。有的同学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能适应教师的课堂教学,可有的同学却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他才能安静坐下来听讲,才有拿笔的意识,与老师交流的意识,偶尔开口说话并开始对文字、数字、图形、颜色有兴趣,这样的学生要养成规范的学习习惯难度就更大。
特殊孩子因其残疾程度差别较大,所以在习惯培养中,更多用到个别化原则、突出训练的针对性,像我校现在开设的手工课,老师为了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几乎ÿ个学生都有一个训练方案,然后再实施分步训练。笔者曾听手工课老师介绍说:“她在教授‘用剪刀剪直线’这一内容时,她将这一内容分解为了九个分步内容去教他们。正常孩子一节课就能够完成的教学内容她却用了整整一学期。胡××,培四年级的一名男生,上课时基本上对老师发出的简单指令û有反应,让他拿起剪刀就有很大的困难,更别说用剪刀剪直线了。有一天我先向他示范了剪刀的使用方法,然后再将他的食指放在剪刀的一个把手里,当她正准备将大姆指拿走时,他的食指突然动了一下,纸被剪开了,当时她高兴极了,因为关于食指的用力她已经教了他快两个月了”。所以说特殊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是滴水穿石之功。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训练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同时,加大文明礼仪,人际交往习惯的培养,文明礼仪和人际交流的习惯培养应从孩子的品德教育入手,让他们懂得他们的生活有着太多人的爱和付出,亲人、老师、还有许许多多的爱心人士,从他们有记忆开始,亲人的帮助,是他们生活重要内容,当他们来到学校,老师的付出使他们一天天进步,无数爱心人士、社会关爱活动是他们在学校接受爱心传递的美好记忆。利用这些资源,学校从活动设计、品德课、班会课入手,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感恩教育。只有当他们有了一颗感恩之心,文明的种子就会在他们心底里萌生,尊敬他人、帮助他人、回报社会从此成为一种自觉行动,文明礼仪的习惯慢慢生根了。学会了礼ò,为他们走向社会与人交往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我校的一名聋哑教师在她的一次发言中曾这样说:“面对着这群失聪的孩子,我常常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是老师,让我从一个羞涩内向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自信快乐的女孩;是老师,把我从不幸的泥潭中挽救出来,引导着我逐渐走向了绚丽的人生舞台。一个决心在我心中深深的根植:我一定要向我的老师一样,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浇灌这些特殊的花朵,让他们虽不完美的身姿也能够在阳光下尽情地绽放。” 这誓言虽不华丽,但作为一个失去听力和言语能力的人来说,选择教育,选择当一个一线的老师,常人难以想像他们的艰难和苦涩。为什ô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个岗λ,选择做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人?这就是一种感恩、一种回报。培养学生文明习惯,良好的道德情操莫过于先有一颗感恩之心。
特殊人群会会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他们自身也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自强、感恩、礼ò、文明,这些是他们提升个人素养必备的好习惯,他们将来的生存不仅需要有一定知识和生存技能,更需要与人交往,融入社会的能力。因此,特殊学生在校除了知识、技能教学外,有序、有效的习惯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