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突围”
——我的培智教育活动的探索之旅
2013年暑假,通过笔试面试,我被招聘为特教学校教师,从此离开了工作了26年的普通教育岗位,走上了对于我来说富有挑战意味的新的旅程。
转瞬之间,一个学期即将过去,根据学校安排,就我的本期工作给同志们作交流,这是对我的激励和促进。毕竟我还是特殊教育岗位的一名新兵,没有积累也没有经验可谈,只是想就我的所思所感说几句实话。
一、真面“三次惶惑”,树立“突围”意识
截至现在,我的义务教育阶段经历,算是周全了,经历了从山区到平原,从平原到城镇,从小学到初中,又从初中到特教的过程,对于义务教育教师的职业体会应该说是比较全面的。可是这一次似乎更让我刻骨铭心。因为在我刚刚开始接触特教岗位开始,给我的深刻印象,就一个词“惶惑”。
第一次惶惑:8月中旬的教师招聘面试。那天的情景我还记忆犹新,在思源学校门口,我遇到了黄珺老师,她说我们的说课是用聋校教材。我当时还不信,因为我记得教育局的网站的通知是说,我们的说课教材是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含特教学校),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特教学校的说课也是说初中语文教材。
至到走进考试,那个监考的老师给我一本聋校教材的时候,我才知道这是确确实实的真实了。当时就是一个感觉,“完了”,这次恐怕真是重在参与。我们说的是《挑山工》,这篇文章,以前看过,可是对它从来没有做个教学层面的思考。等我把书看懂了的时候,准备时间也到了。到了考室,就按照我曾经推广的“阅读教学五点法”(内容要点,欣赏美点,突破难点,生活联点,说出疑点)说了几分钟。听了我的分数就离开了。回家以后,还在回忆自己的说课,能不能过关,觉得够悬的,我的那一套怎么能适应聋哑学生呢?到学校工作以后,听了好几个老师讲课,又回忆我的说课,似乎在教学实践中,根本行不通。
于是,我没有进校门,我感到惶惑,特教教材到底该怎么处理。
第二次惶惑:9月2号,我满怀激情的在教室里接待家长和我的学生们。我曾经幻想,开学这天,学校彩旗招展,音乐悦耳,标语醒目,家长踊跃积极,没有想到的是,7点多开始,在教室里坐了老半天,还没有来一个家长,也没有见一个学生。这跟我们在普通学校,开学那天忙的连轴转,一点也不相同。大约十点钟的时候,我迎来了第一个家长,陈雄同学的父亲带来了陈雄。看看家长,收拾的很不利索,头发蓬乱,满脸皱纹,再他带的孩子,我心里就发毛,他两眼无神,尖嘴,牙齿有点外翻,背微驼,黑而且瘦,真有点像个猴子,身上还散发出一种难言的臭味,仔细一问来自身体表面和口腔中,我问他名字,他不说话。还是陈雄的父亲告诉我孩子的姓名和其他信息。后来接着来的几个都不会说话,双目无神。真是让我发懵,这就是我面对的学生?以往我曾经带初中毕业班长达十九年,多数时候是实验班老师,那些学生都充满着灵性,我从来没有为他们填过一次登记花名册,都是他们自己填的,现在倒好,问都问不出来。
于是,我为我的工作对象而惶惑。
第三次惶惑:9月3号,我们开始上新课。实用语文第一课:人。内容很简单:第一板块,看图认读字词:人、头、手、足。第二板块,认识笔画:“点”第三板块:听一听。第四板块:读一读。1.读词语,2,跟老师念儿歌《十个手指头》,第五板块:描一描,第六板块,说一说,用“这是……”为句式说话。
那天的课堂情景是这样的:经过9月2号的接触,我们以往用的见面的第一课的什么自我介绍呀,什么让你认识我这样的自我介绍,就省略了。一进教室,我喊了“上课”,没有人理睬我,以往我们是老师发出指令以后,师生要互相问好的。现在这个也要省略了。我把新书发给同学们以后,说今天我们上第一课。在黑板上写了课题,然后把人、头、手、足,写在黑板上,反复教读。再依次六个板块,不到30分钟就教完了。想到这节课还有十分钟,怎么打发时间,记得2号下午周老师给我说可以教三字经,有翻开三字经,教了几句。第一节课就算上完了,我那时还暗暗着急,像这样下去,这薄薄的教材,不要一个星期,我就上完了,我这个学期再做什么呢。可是下课的时候,我向罗逢春老师吹:30分钟,上完了第一课。罗逢春蛮佩服我的,夸我不简单。她还笑容可掬的对我说,你下节课问问,你们班学生,认不认识你黑板上的字。让他们对着这些字找找相应的部位,看看他们行不行。
上第二节课,我真的让学生自己认字,自己找。结果是,除了程宏伟能够认字以外,其他的人,没有一个人认得。
于是,新学期的第一次课,我就为我的教学手段而惶惑。
二、实现三个转变,夯实“突围”基础
既然进入特教岗位,后悔和退却都不是正道,唯有勇往直前,积极摸索,方能够走出困境。我所面临的一切确实是对自己的一次全新的考验。这个学期,我实现的转变,应该有三个方面:
1、个人角色的转变。在普通学校语文教学中,我是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分会会员,是进入黄冈市级语文教学专家储备库的骨干教师。我命题的试卷,制作的课件、写作的论文等被很多权威网站收录、转载。可是进入特教以后,过去的一切就好像是清零。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我对自己的新的角色定为是学生的生活的服务员,学习的指导者,行为的管理者,智力康复的探索者。角色不同了,我对学生的期望值、对幸福的要求和成就感也就要随之发生变化。以前,我们感觉是自己的学生升入黄高多少人,升入一中多少人会感到高兴,那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可是现在面对着一些与之交流都有困难的学生,如果我们对他们的要求过高,我们就没有丝毫成就感可言。现在我觉得,如果我们班的学生能够写好一个简单的字,我就会感到很满足。如果能够完整的讲一个故事,我就会很欣喜。时位之移人,在不同的位置就应该寻找不同的乐趣点。身为教师,我知道自身的价值来源于学生的成功。当我是普通学校教师的时候,我会为学生的成才成功而自豪,可是到了特教行业,我的成就感就不在于学生怎么的飞黄腾达,而在于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细节的变化都会让我感觉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有了这样的认识,我感觉到自己很幸运,对比这些孩子,我的孩子最少身体健康,智力正常。基于这种心态,我情绪非常稳定,对学生的爱心随之升腾。只有爱学生,他们才会在你的眼中变得可爱。这是我的真切体会。每天来上班的时候,看到学生跟在后面撵着喊“老师好”,心里总会有一种满足感。
2、教学理念的转变。普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根据“水桶原理”通俗的讲就是加长学生的“短板”。可是现在面对着培智学生,我们还可能让他们全面发展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但是他们也并不是朽木,对于他们放弃肯定是错误的。对于他们教育的目标定位我想应该是他们具有自立或者半自立的人。这样的人,应该是具有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于他们而言,语文科目的教学,应该是一种综合的实践活动。语文课,要融汇识字、说话、生活技能训练等。进入本校以后,听了好多优质的教研示范课,让我对老师们的教学智慧佩服的五体投地,没齿不忘。从语文教学层面上看,让我难忘的是,公开课《秋天来了》和《书包》两堂课不但教学生认字、写字,还巧妙的将生活知识熔铸在教学之中。比如让学生搓棉绳,促进手指康复,让学生介绍书包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有语训班的主题实践活动,一个圆圈玩出了那么多花样,一个呼气训练有那么多方式,这些对我教学理念的转变的作用都是巨大的。我们的培智语文教学是为学生的康复服务的。也许学生认识的字很少,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残疾学生,他们的个体发展,明显具有不平衡性,我们或许不能加长他们的短板,但是我们可以使他们的长板更长。这样他们不一样可以有用于社会吗?比如邰丽华,比如舟舟。
3、教学行为的转变。普通教育针对的对象都是正常人,语文教学,依靠的主要媒体就是言语。虽然我们也用辅助手段,可是有时不用也行。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感兴趣的知识点,特别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我们可以通过调查问卷,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座谈了解得一清二楚。对他们的培养,有很多指导意见,自主教学是在圆桌上溜冰。
可是像我们班这样的需要培智的学生,我们该教他什么,他需要什么,确实非常困难,对于他们的教学,我们一样是在溜冰,可是没有那个桌子,心理学理论讲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需要教师的观察和思考。我发现,学生的鞋穿反了,在教学“鞋”的时候,让他们学习穿鞋;在写字教学的时候,发现学生的手指僵硬,就叫他们学习手指操;发现学生中有眼疾,就在“目”字的教学时叫他们保护好自己的眼睛。最近,随着学校全校性的第九套广播体操在大课间集中做,我又发现,我们班的很多学生连手臂都伸不直,我们又开始了体育方面的训练。立正、双手前平举侧平举、齐步走、双脚跳、单脚跳、立定跳高这些基本动作正在我们班开始得到训练。现在我们班站队基本能听指令立正了,原地踏步走也能踏了。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
在培智教学中,改变过去在普通教育中单堂课目标相对集中的做法,根据学生课堂实际实现立体化、灵活化的操作手段,或者采用大学科教学,也许对于学生更有实际意义。比如最近我重新设计了“目”字的教学。过程是:第一板块,用电视投影人眼图片,激发学生回忆这是眼睛。第二板块,出示“目”字卡片,认读这个字,说出组成的笔画。第三板块,游戏“捉迷藏”,人人都有蒙上眼睛的机会,抓住制定的小朋友,在捉迷藏的时候,要求同学们自由唱歌。第四板块,学生表述,眼睛的重要作用。第五板块,出示图片,明白对于“眼睛”,那些行为是对的,那些是错的。第六板块,学唱保护眼睛的儿歌。
三、注重三个结合,探索“突围”路径
第一、培智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为了搞好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智力康复工作,我曾经查阅了大量的网络资料。实现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应该是很好的方法之一。我的实践,得益于几位老师听我的课,一次是我的搭档刘薇老师,她那天突然到我们教室听我讲课,那天我正在讲“鞋”这篇课文。看图认字也认了,写字也写了。时间还有20分钟,我总不能让听课老师这样静等下课吧。急中生智,我猛然看到我们的几个学生的鞋子穿反了脚。教学生识字,他们机械记忆了,可是教学生穿鞋也许更加实用。于是我让学生一个一个将鞋子脱下穿上,反复训练而后唱起儿歌《穿鞋》。课堂有变化,那堂课效果自认为不错。后来又有了学生男女性别的认知,这得到了范校长的亲自指点,她让我将学生根据男女性别分两组排队。然后同我是男生或者女生为句式说话。再后来又有我们培智语文组长黄珺和我的邻居班级老师罗逢春,指导我们班学生上男女厕所的教学,学生活跃,教学有效。
第二、实现培智语文教学与言语刺激相结合。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对枯燥的文字是不感兴趣的。虽然我也制作了一些文字卡片,可是他们读了一遍就会发生注意力转移。让他们写字,只有陶望可以写,其他的同学都是写横着的一或者竖着的一。我该怎么完成使学生完成语言习得的任务呢?老教他们《三字经》,我不太喜欢。因为我本人对旧《三字经》里面的有些内容腹诽得多,不愿苟同。这时,有三件事让我受到了启发:1、老奶奶摇摇篮。我们农村的老奶奶把孙子放在摇篮里面哄孙子睡觉,口中唱的摇篮曲甚至是楚剧,不仅仅是对孩子的催眠,更重要的是,婴儿语言习得的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通道。为什么,这就是因为语音的刺激。2、植物人的复苏。医学实践和现实情况显示:很多植物人复苏,就是因为有人在他的耳边不断的念诗歌甚至是爱人的情书或者名字。3、学生喜欢音乐,是因为音乐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朗朗上口。基于上述现象,我想我们班学生虽然有的十四五岁,最小的也有上十岁,但是他们的智商可能相当于四五岁的孩子,如果这样的话,他们目前对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还只过去了一两年,他们完全有可能,有语言康复的可能。怎么做?就是要实施语言刺激。我的女儿在三岁的时候,可以背诵唐诗30多首,同理,我想我的学生们应该能亲近诗词,特别是短诗。果然,当我把白日依山尽、锄禾日当午、离离原上草等抄写在黑板上教他们背诵的时候,他们很快的将这些诗歌背熟。特别是周前军同学虽然很多时候不说话,可是叫他背诗,还是可以的。也许这些诗歌他们并不懂什么意思,可是如果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谁能保证不会出现奇迹呢?
第三、实现培智语文教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我班学生智力水平不高,注意力容易分散,像徐康,如果能够静止坐下5分钟就很不容易,往往是让他一坐下去,他就要站起来在教室里走,以往的老师教给我的招数是,太不遵守纪律的时候,就对他说,不让他奶接他回去。这一招灵倒是灵,可是老用,我也厌烦。所以我想要探求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的更合适的方法。10月初听取了余校长的讲座,知道了智障学生的心理特征,印象深刻的有几点:他们对事物感知的直观性强,机械记忆能力强,注意力容易转移,普遍对音乐感兴趣。基于这些理论,我在班里进行了尝试。先是播放奥尔夫音乐,看他们的表现,果然我们班的学生一听到身体音阶歌就不要自主的舞动起来,听到拍蚊子就咿咿呀呀的说是蚊子叫,并且用手作出拍打蚊子的作用。我继续向前走一步,下载了儿歌视频拔萝卜,一经播放,我惊喜的发现,袁细威同学一看到拔萝卜就跟着视频,说这是老爷爷,这是姐姐,这是小狗等等,袁细威我那时已经接触了快一个月,开始是我还以为他是个哑巴,一直没有听到他说话,没有想到一个视频故事竟然刺激了他的兴奋点。自此以后,我经常下载与教材有关的音乐、图片、视频等,用于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升,注意力也容易集中了。徐康现在在播放比较感兴趣的视频和图片的时候,还会积极讲解。比如出示床的图片时,一看到双层单人床,他就会将他们家也有这种床,他睡上面,妹妹睡下层。看到能够扫街的洒水车时,他便说还会用手比划扫街的动作。
这些多媒体方面的探索,让我认识到,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培智教学结合起来,确实大有可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让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可以为智障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视觉画面和听觉刺激,能在同一时间内为学生提供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的综合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从智障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加以启发和引发,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通过直观的、形象的感知活动,使视觉和听觉一齐进入学习状态,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说写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对提高培智教学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终身学习技能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和影响。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智障学生开始进入学习的强大驱动力。
在汇报将要结束的时候,我要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么好的工作机会,和今天这么好的交流平台,告诉同志们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我要感谢半年以来给了我许多帮助的所有老师们,是你们给了很多启发,帮助我走出了人生艰难转折时期的困境和突破了工作中的困惑,一步一步稳健的走好。虽然至今,我还不能说自己能够成功突围,但是最少当初很多惶恐,现在程度要轻许多,教学起来,心中有了底。培智教学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似乎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本身存在着大量的空白,就像一张白纸,我们谁都可以用自己的努力作为画笔,划上自己精彩的图画。在未来的培智教育中,我将继续细致地观察,积极地思考,大胆地尝试,认真地学习,深入地反思,理智地总结,力争为特殊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