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语言康复班德育案例
时间:2014-11-25 20:16:13 来源: 作者:
分享到微信
听力语言康复班德育案例
摘要:家中出现聋儿是不幸的,面对一个生活在无声世界的孩子,有的家长选择了放弃,有的则表现出更多的宠爱,想让听力缺陷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的爱……在家里,他们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他们所需要的一切都被大人们包办代替了,而且他们还觉得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这样对孩子成长没有一点好处!反而使孩子长大后对社会也不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聋儿儿 教育 关爱
案例背景:
孩子是几代人的寄托。在家里,他们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从出生开始,他们所需要的一切都被大人们包办代替了,而且他们还觉得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一切都替代孩子,为孩子做好一切,这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大人们恨不得把心掏给自己的孩子,但孩子却无法理解其中的爱,认为这是应该的,稍不如意,就大吵大闹。孩子一天天长大,习惯越来越坏,脾气越来越大。父母亲无原则的爱,客观上造就了孩子的自私、目中无人、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要和别人分享,不知道自己还要去关爱别人。在我们班,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在家里就是一个小公主、小霸王,大人们什么都依着他们,千方百计地哄他们,还生怕孩子不高兴。不仅不让孩子们进行自我服务,还帮着孩子们做孩子自己的事。
案例过程:
一、放学时,耿春宇妈妈来接她,当时耿春宇在画画,看到妈妈来了,他也没有耐心了,于是就跑到老师那儿把画本一放,老师打开画本一检查,只见陶陶在画本了乱涂了一些颜色,其它什么都没画。这时,在一旁的妈妈边比划边说:“耿春宇,你快点画呀!”刚说完,“啪”的一声,耿春宇一巴掌落在了妈妈手臂上,妈妈看着她什么话也没有,悄悄地走出了教室。
案例分析:
1、耿春宇是一名很“特殊”的孩子,性格内向,甚至有些自闭,从不和别人交流,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不会穿衣、不会吃饭,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头痛、棘手。他的画画得也不好,而且他还会偷懒,不愿动手去画。当妈妈让他快些画画时,他还埋怨妈妈,还动手去打妈妈,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是一个尊重长辈、体谅父母的孩子吗?他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又怎么会去爱别人呢?不要过分溺爱孩子,放手让孩子在生活、学习、游戏、交往中学习本领、体验快乐。
2、在一次游戏时间,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放玩具,当发到耿春宇时,他把玩具给扔了,看到旁边小朋友的玩具,他拿了过来。原来他不喜欢老师发给她的玩具,可是这时别的小朋友不高兴了,就想去抢回来,但是耿春宇不让,伸手就打了那个小朋友,并且还在一旁大叫。
很明显看出耿春宇是个缺乏分享意识的孩子,平时在家什么都依赖父母和爷爷奶奶,他已经被各种各样的爱包围了,从出生开始,他的生活及所需要的一切都被大人包办代替,并且他认为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在家里没有得不到的要求。耿春宇的脾气还很倔强,平时和同伴间有了矛盾,老师如果不帮他,他有时会怒气冲冲、瞪眼与你对峙半天,一言不发,令你无法收局;有时会情绪激动,像一头发怒的小狮子一样,拾到东西就扔就甩。父母亲无原则的爱,客观上造就了孩子的自私的习惯,不知道自己还需要去和别人分享、去关爱别人,当然她更无法体会到爱别人的乐趣。
采取的措施:
(1) 说服家长与老师积极配合,指导家长的辅导方法。
针对家长几乎是文盲,进行说服教育,使他能积极地与老师配合,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做好孩子的转化工作。
(2) 说服家长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平时我也应该给他一些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3) 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并采用“奖票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施过程:
家长通过引导,让孩子发现自私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从而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适时地教育他。让孩子及时的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养成与他人分享的习惯。使聋儿学会规范行为、与人友好合作交往,逐步形成健康向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
,下一步的打算:
继续采用激励、表扬并动员家长与老师积极配合的方式跟踪分析,坚持写教学案例,使孩子的身心在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同时,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终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